2014年10月21日 星期二

影像日記:海洋公園眾生相


星期天去了海洋公園,懷著僥倖的心---也許在這政治動蕩的日子,會沒有了旅行團,沒有了自由行,可以因禍得福,輕鬆玩一番。當然,還沒有走到公園的大門,已經意識到奇蹟並不會發生---平生最怕多人,此番迎頭撞上。


不要緊,海洋公園是追求童真之地,應該歡迎任何人來此找尋快樂。我調整態度,安然地欣賞大男人抱著貓咪公仔 ,似乎正沉醉於他的童年之夢。



還有大概是平生第一次來的大陸老太太吧,明顯已被嚇窒,一場來到,卻趕上萬聖節的哇鬼。就像下面那位,飽受驚嚇之後還要坐高空纜車,令人由衷的同情。




小女孩子看見什麼啦?Oh,是哇鬼圍攻電車。乘客們前方被堵截了去路,又遇上哇鬼,正陷入絕境。女孩子的眼神,活像發現獵物的貓。




全程沒有舉起過相機,沒有看過取景器。見到前面排隊的小妹居然一個人來玩,於是隨心的按下快門。拍完才察覺,這麼細的腰,和這麼寬的下圍,不會是萬聖節特備演員吧?﹗



還有這位大叔,突然對我說了一大通,我不明白,他再說,再說,噢,原來他大概是說:「我迷路了﹗出不去了﹗」




還有突然從天上傳來的驚叫,太恐怖了……




還有兩位打扮一致的女士,大概是約好每隔一段時日,就會穿上一樣的服飾去旅行。多甜蜜的友誼,在這個年紀。




海洋公園其實變了很多,加了很多遊戲,幾乎每一寸土地都在盡力吸取陸客的入場費。但那些抱著懷舊心情前來的人會發覺,童年的夢想之地已變得很遙遠。



2014年9月9日 星期二

當兒子愛上釣魚

這個暑假,兒子突然愛上了釣魚。我本來不是太讚成,畢竟是殺生取樂,有什麼好玩的?可是另一方面又覺得,釣魚怎麼說也是一種公認的愛好,自己好像還不至於有權力禁止他釣。結果只好自我安慰:也許他魚還沒有釣上一條,就會玩厭的。


兒子先是和河邊垂釣的一位高手熟稔了,自己買了魚桿,認真向前輩學起來。放假的時候,我也帶上犬子,陪著他去河邊。





看著他和前輩學釣魚的樣子,真令人將信將疑,這傢伙來真的?我坐在路邊,看著藍天白雲之下,一個小男孩、一隻小柴犬、一位釣魚前輩,我感到一陣錯亂,像是在看某部暑期日本或台灣片。此刻非常真切的意識到,生活在香港這個城市,雖然我的工作一直是很忙碌,但兒子畢竟還是享受到了寫意的童年。


一伸出釣桿,就會有很多途人停下來旁觀插嘴:「這裡也有魚嗎?」「能吃嗎?」「讓我也釣兩下吧?﹗」雖說我對兒子釣魚的態度也沒有之前那麼反對,但心裡仍舊在想:「這小子不會真的釣到魚吧?」





然而他居然真的就從河中釣上來一條。看著這條可憐的魚兒慢慢離開倒影著雲朵的河面,落到我們的水桶裡,那一刻我真的感到不知如何應對啊。


這天兒子共釣到兩條魚,回到家中,拿定主意,拿起菜刀把魚打暈,去頭、剖腹,洗淨腸臟。平時在街市買魚,這些事都有人代勞,現在自己做,殺生的感覺是千真萬碓。兒子在一旁看著說:「爸,真的很殘忍,我以後不釣了。」聽罷我感到有點寬慰,對他說:「釣是可以的,但釣到了就一定要吃。」




把魚切片,放到油鍋中酥炸,再配上炸薯仔,一碟fish & chips做好了。給誰吃?今天當然是給家中最小的小朋友了。正當小朋友開餐的時候,兒子禁不住說:「爸,其實我也想吃一口啊﹗」

2014年8月2日 星期六

影像日記:今夏的浮雲

每逢這個季節,
便會不自覺的
拍下天空中
一朵朵的浮雲。

它們令人想起,
灰騰錫勒大草原上的牧歌,
阿爾泰山路上,
車窗前方的白雲紛飛。

有時會產生一種錯覺,
地球上所有雲朵,
就像飛機一樣,
一直在固定的航線上飄浮著。















































\\
















2014年7月26日 星期六

旅行:古都隨筆 之食

跟朋友談起去古都的blog文,說我關於食寫得不夠。也是,一場旅途怎可少了口福?好吧,就增補一集吧,只講食。


鐘樓後面就是老店林立的回民區,在樓頂上隱約可以看見燕子盤旋。

計劃去古都的時候,曾提醒自己要重看一次已故台灣歷史學者逯耀東教授的食記《寒夜客來》,因為書中就講了一段古都。可是一陣工作忙碌之後,忘看了。出發到機場的时候,其實連旅遊資料也沒有準備,全靠廿多年前的記憶,走完了旅途。

回到香港家中,看見書架上的《寒夜客來》,才醒起看書這回事。也好,就看看我和逯教授分別吃到了什麼,算是一次不同時空的食之對話吧。可是一開篇,我們就有點南轅北轍。從地理上來講,他是從鐘樓往南門走,我們則是到了鐘樓之後往東門走。結果他大書特書的老童家臘羊肉、甑糕一概沒有遇上。




糊辣湯和蔥油餅,是一款考驗腸胃承受力的早餐,留意湯面上的一層辣椒粉。



回民青年在煎餅,而且不時用力搖晃石油氣罐,想火力猛一點。我很想提醒他,這玩意一旦爆炸……

一張金黃的餅子在旋轉中出爐了。

不過逯教授講到第二天清晨吃早點的經歷,我卻一下子樂了。他說自己走到鼓樓北面:「到了那巷子口,我突然眼前一亮,怎麼有這麼多賣早點的,有丸子糊辣湯、煎涼粉…我在大陸走過不少城市,從未見過這麼多種類的早點小吃…」


哈,這肯定就是大名鼎鼎的回民街﹗ 的確是這樣,恐怕沒有多少城市能像這兒有這麼多早餐的選擇。不過糊辣湯我們不是在回民街,而是在東大街住宿的酒店後面吃的。話說到古都的當晚,我們決定放棄五星級酒店次日的免費自助早餐,問前台女經理,酒店附近有什麼地道的早點? 她指指大門方向說:「出了門右邊第一條小巷,有一家店賣糊辣和蔥油餅,不過您得六點鐘去,晚了要排隊。」



回民街的煎涼粉,也是回看了逯教授的書,才想起它的名字。


高山小土豆,先油炸,再用香料起鍋。土豆源自美洲,因此不可能是回民的傳統食物。


單看這如草船借箭般的竹簽,就能想像回民街一個晚上要賣出多少烤肉。

我一聽有點愣住了,第一,吃早餐還要排隊啊? 第二,六點,恐怕我這個夜貓不會起得了這張床啊。不過第二天清晨居然真的起來了,出了酒店一轉彎就到,有一排很簡陋的小店,都是本地居民上班前吃早餐的平民地方,正合我意。賣糊辣的店外一位回民青年正在煎蔥油餅,三數分鐘就煎好一大張,顧客絡繹不絕,他煎了一張又一張。

這裡每人吃的都是一碗糊辣湯加一份蔥油餅。湯裡面有類似叉燒的肉粒、金針菜、木耳和豆腐皮,上面灑了一層辣椒粉。在清晨六時許邊吃著這碗又酸又辣的湯,感到肚子裡面即將上演一場抗爭。而那份蔥油餅,也是份量多得好像沒有辦法吃得完。

結果不消一會兒,我們都敗下陣來,火速撤回酒店 ,正巧大堂的自助早餐開了,當下闖進去一氣喝了兩杯咖啡,才把肚裡的局勢穩定下來。好在觀光車九點半才到,我們有足夠時間繼續「維穩」,不至於影嚮了行程。


關於糊辣湯,逯教授如是寫道,他吃的時候,也是一碗湯一份餅,他一邊吃,妻子一邊說:「肚子,注意你的肚子,細水長流啊。」可見這碗湯,不是人人的肚子能夠消受得了。不過若是在大西北嚴冬的早晨,這碗湯和金黃香脆的蔥油餅,肯定能為掙扎著起床去上班的人們帶來足夠的暖意。


褲袋麵,是逯教授書中沒提的。用關中老碗裝盛,一端上來侍應就催促,趕快拌,不然就粘一塊了。

逯教授大書特書的另一樣古都特色,是羊肉泡饃,這回我們沒有吃。說起來也巧,廿多年前我和當年的女友,現在的妻子來古都,也是和一對台灣歷史教授夫婦結伴同行,一道去看的兵馬俑、華清池。那位顧教授和妻子當年已是六、七十之人,而我們只是廿歲出頭,兩老兩少,也許女友也是學歷史的,居然一路上甚是投緣。我們當年在城牆上散步之後,就是在鐘樓後的著名老店,由顧教授在古都的朋友作陪,嚐的羊肉泡饃。


顧教授和逯教授一樣,不僅都是教歷史,而且對吃很有研究。我們當時圍坐桌邊,由他介紹應該怎樣泡饃。我們慢條斯理掰了一陣饃,一名中年男侍應穿著褪色的白色廚師制服,把一大鍋熱騰騰的羊肉湯端上來,眾人抱著百聞不如一吃的心態,邊吃邊談歷史。


此情此景彷若隔世。當年鐘樓周遭的舊樓均已拆除,所幸老字號還在,都搬進了高樓大廈。在離開古都前的最後一個晚餐,我們最終還是沒有去羊肉泡饃店。因為兒子較喜歡餃子,我們去了旁邊的長發德老店吃餃子宴。




做得像小鴨般的蒸餃,每人一個。





吃到最後還有一大鍋雞湯,用長發德的專用銅鍋送上。

餃子宴是套餐,四個涼菜兩個熱菜打頭陣,接下來就是各種款式不同的蒸餃,外型有青蛙、小鴨、核桃,每人每款只能吃一、兩個。旁邊有女侍專門講解,千叮萬囑我們不要戀戰,後面還有,而且不要放醬醋,免得蓋住了餃子的各種味道。行將飽和之際,還端上來一大鍋蘑菇雞湯,眾人圍鍋而坐,真有望洋興嘆之感。

餃子宴是逯教授書中沒有提過的,另一樣他沒有提過的,就是酒店的自助早餐。我們住的店主要是接外國遊客,因此早餐桌上咖啡、麵包、salami、焗豆、香腸俱全。中式的則有白粥、拉麵、炒麵飯。一旦腸胃失控了,總可以在此找到正氣之物。


我想,下次來,還住這家。每天用自助早餐和咖啡打底,再進城裡。不去華山、兵馬俑,專去碑林,和大街小巷,吃個透。




2014年7月20日 星期日

古都隨筆 之四

從香港機場起飛的時候,離開的是一座紛亂的城市,前往一座被稱為「廢都」的昔日都城。回來,這個城市當然是紛亂依舊,而我對古都的描述,居然寫了四集。


一群鴿子在書院門上空飛過,白雲之下是燥熱的焚風。

我跟古都,其實有一點點的淵源,因為我的母親是在此出世。當時正值抗戰,我的外公帶著部隊在附近布防,阻止日軍渡過黃河。上次從古都回來,外婆仍在世,跟我講了很多他們以前在古都的趣事。說起來也有點怪,雖然是置身於戰爭,但卻是他們最快樂的時光。


在遠處拍攝的同時,不僅自問,有一天在香港退休,能有這樣的閒情嗎?

當然,那畢竟是戰爭。外公的部隊後來攻擊日軍堡壘全軍覆沒,他僥倖活下來。抗戰勝利之後他們舉家回了南京城。



在大雁塔的頂層,眼前是一座現代化的城市。

在今天這個紛亂的城市,我建議那些打算左右我們未來走向,那些每天向我們灌輸各種理念的人們自問一下,你的歷史觀念是什麼?你有嗎?

對於我來說,歷史是一頭喜怒無常的怪獸,它興的時候,你可以安居樂業,口若懸河﹔ 可是它變臉的時候,卻頓然生靈塗炭,哀鴻遍野。不知道有誰可以告訴我們,是什麼主宰著歷史?如果沒有這種理解,我們的政治能算是成熟的嗎?


暴秦的士兵面露祥和的微笑,最能說明歷史的反覆無常。

而我更傾向於對米蘭‧昆德拉筆下的那種政治「媚俗」敬而遠之。這不是怕事,也不是清高,而是懂得天高地厚,人在往事前面需有一種謙卑。因此這次拍的照片,也可以說是在六十分之一秒,或是一百廿五分之一秒間,找尋的平常心吧。


華清池夜間的「長恨歌」大型歌舞表演,與附近的古代兵馬俑遙相呼應。

我想,我現在生活的城市,也許就是缺了點平常心。這次古都之旅,就寫到這裡了。




古都隨筆 之三

8 華山


去華山的路上開始下雨,本來燥熱的天空被烏雲籠罩。沿途我一直拿著手機,拍攝山巔之上的雲層。它們的旋轉和萬變,猶如梵谷的畫。





上次來,因為時間緊逼,華山是唯一沒有去的地方。那時候如果要上頂峰,只能一步一步的爬,需要四天時間。現在有了纜車,只要十八分鐘,就能登上絕頂的西峰。



隨著一陣加速,纜車衝出山洞,凌空在萬丈深谷之上。這是「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境地。雖說是奧地利承建的,但亦不僅會問,維修工作還好吧?






抵達的時候,同樣是一陣快速攀升,鑽進一個人工開闢的大山洞裡。我知道所有人都鬆了口氣,安全了。








 這就是西峰,無論多大歲數,現在都可以一天來回。不過我想我不會再來了,不喜歡人多的地方。



9  清真大寺


本來是沒有安排時間來此處的,可是在回教街閒逛的時候,就誤打誤闖的走到了寺門口。廿多年前來大、小雁塔和清真大寺,到處都有一種殘舊和衰敗的感覺,正像那本小說之名---《廢都》。可是亦正因為如此,讓人慨嘆唐代的建築,可以留存至今是多麼難得。









這天雖已是傍晚,但卻陸續有老者走進寺內,似乎要在此聚餐。我突然想起,今天恐怕是開齋節。大雁塔現已翻修一新,甚至可以爬上塔頂。不過清真大寺倒是沒有變,而且還是由回民使用著。








大寺是唐皇室出資興建,採用中土建築風格。在庭院的木亭上,書有「包羅宇宙」四字,多麼有遠見的警語。一群年輕的美國遊客正在寺內和回民聊天、合照。任何族群、宗教都是有可能和平共處的吧?


10 碑林




這是我很想來的地方,有王羲之、米芾、顏真卿的碑文。因為太多,只能重重疊疊的砌在牆上。





在這裡拓碑的年輕工作人員,一邊工作一邊露出寫意的笑容,而且還不忘對每位小朋友說:「下次再來啊﹗」是兩千年累積的文化令人溫文儒雅嗎?我望著墨色碑文中自己的身影,很喜歡此處,再老些,可以常來,不是呆上兩小時,而是天天來。


11 城牆


上了城牆,下午就要乘飛機離開了。走到牆邊,一個小女孩正在擺賣「小人書」,都是原版的啊。此地氣候乾燥,才能保存得這麼好吧?我買了一本《岳飛傳》、一本《空城計》,八元一本。我問有《丁丁歷險記》嗎?小女孩露出困惑的表情:「是什麼?」





今天只要付了門票,不用五秒就可以跑上城樓。可是這座城曾是戰爭上演的地方,曾經箭如雨下,城牆下死人無數,攻破它要用累月的時間,進去了,就是燒殺搶掠。這座城就是這樣衰亡的。不過在城牆上目睹周遭的現代建築,很難講歷史了。兒子指指正午的烈日說:「走吧,我想去下面的公園玩。」啊,是的,歷史並不是每個人都介意的。走吧,讓這個旅途結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