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6日 星期日

影像日記:上海半格

我專門穿了一件大口袋的外衣,
好讓Pen-ee3半格相機,
可以放進口袋裡面。
這樣我就回到了一九七三年,
在上海的街頭東張西望,
喜歡了,從口袋摸出相機,
眼望垂直觀景器,Click。
拍完七十二張半格底片,
正好夠時間搭飛機,
返回二O一七年的香港。


























注:olympus ee3是1973年出產的日本傻瓜機,只需定好膠片速度,它就會自動拍攝。為了節省成本和方便旅行,每拍一張照片,只會佔用半格底片,因此一卷36張的膠片,便可以拍72張。特別的是,由於動力來自太陽能,如果沒有足夠光線,它便會停止工作。對於我來說,在旅途中帶著一部相機,或者兩部,三部……不是專程為了拍什麼,只是維持一個令人快樂的習慣。



2017年4月13日 星期四

旅行:從上海弄堂吃到蘇州松鶴樓

我有一個旅行習慣,到埗第一個上午,不是去擠景點,而是到下榻酒店附近穿街走巷,找尋當地人的尋常生活。其實我還有另一個習慣,就是基本上景點可免則免。話說這天在國際飯店的床上醒來,與二位同遊約好了外出吃本地早點,可是包括我本人在內的各位拖拖拉拉才到大堂集合,出門已是中午。



雨後天冷,依稀在寒意中過馬路往左走,再往右,不知不覺便鑽進了本地居民的小巷。遠遠的看見路邊這家舒蔡記生煎菜飯,店門一字排開的生鐵鍋,依次是各種菜飯、生煎飽,正是我想去的地方。



本地街坊已經是在吃午餐,大多數點的是菜飯,附送一碗涼瓜黃豆湯。我們三個外來街坊如夢初醒,望著餐牌一時不知如何下手,最後我點了油豆腐粉絲湯和小籠飽,再加上另兩位點的炸醬麵、生煎飽,不知不覺擺了一桌。三位一看就知道是遊客的傢伙大驚小怪的這邊咬一個飽,那邊吃一口麵,坐我對面民工打扮的男子一邊吃自己的菜飯,一邊強忍著他的笑容。






舒蔡記生煎菜飯每樣點心只需數元錢人民幣,我們一共去了兩次,把可吃的都吃了一遍,算是過了一把癮。上海一樣隨處都有而又最為精緻的點心,就是小籠飽,家家餐館都有。意想不到的是,居然在火車站外的一家小店,吃到了最新鮮的一籠,然後我們就搭高鐵去蘇州。



從上海到蘇州,搭高鐵只需廿五分鐘,到埗先去桃花塢,轉眼從上海弄堂鑽進了蘇州水鄉,順著河邊漫步,來到一個叫五峰園的私家園林,看看門口居然不收錢,於是學唐伯虎探個腦袋往裡面張望,咦,好一座亭台樓閣,是一家做街坊生意的茶莊。


桃花塢街坊想必也是見過不少大場面,對我們三個一看就知道是外來的不速之客,他們頭也沒抬。當下摸出二兩銀子,啪的放在桌上,掌櫃的,來壺上好的碧蘿春﹗







然後三人坐在藤椅上,時間是中午一點半,茶几玻璃倒映著樓外的樹梢,天上雲淡風輕,好一場江南的清夢。看看介紹,得,這還是文徵明後人的院子。剛到蘇州,賴在椅子上已不想再走,可是不走還需走,接下來從桃花塢走到胥門,再入太監弄,足足走了十五公里。

來蘇州,我其實還是有一個願望,就是一嚐朱鴻興麵店的燜肉銀絲麵。本以為要花時間尋找一番,想不到從桃花塢走進舊城區,一抬頭就看見朱鴻興的招牌。






因為剛在上海火車站吃了小籠飽、生煎飽,其實此時腹中已無多少空間,不過還是硬著頭皮點了一碗傳說中的燜肉麵,就是下面這張照片中平平淡淡的麵…… 我坦白,碗底藏了一塊豬扒般大的五花腩肉。從書上看回來的吃法,把腩肉沉到碗底,先吃麵。不過麵足有四、五兩,嚴重挑戰我的承受力。感覺蘇州這個地方,喝茶就是喝個飽,吃麵就是吃個飽,簡單而純粹。



出了朱鴻興,沿著城牆走,一路桃花、梨花、櫻花盛開,天上人間名不虛傳。咦,不時還看見這邊一家朱鴻興,那邊一家朱鴻興,原來現在已是連鎖店。黃昏將至,走到太監弄,左邊是得月樓,右邊則是松鶴樓,兩家都是老字號,不過畢竟松鶴樓三個字據稱是乾隆御筆,把我們引了進去。

像蘇州的這類老字號,店名後面還加一個樓字,那是因為餐館有自己的一座樓,不像新開的店,只能屈居大型商場裡面,氣派是完全不一樣的。上二樓坐定,先來一壺碧蘿春。點了醬香小黃瓜、清燉獅子頭、鴿肉燴飯等數樣冷盤熱菜,還有以前家中常吃的蛋餃,總之貴精不貴多。









本還想健康又愉快的點一瓶紅酒,可是斜眼一看,咦,何不來一壺松鶴樓招牌的十年紹興酒?果然,這酒濃郁但卻不濁,跟香港超市裡賣的完全是兩回事。數杯酒下肚,各位的興致可是非同一般了,像傻瓜似的對每道菜都大為讚賞一番後,迅速的酒滿腸肥起來。最後你爭我搶的結了帳,搖搖晃晃下樓出門,一頭鑽進冷風中,天啦,還要漏夜回上海……


2017年4月9日 星期日

旅行:找尋失落的紅燒獅子頭

這次去上海,緣於去年底和好友在觀塘一家頗有名氣的上海菜館晚餐,席間照例點了紅燒獅子頭,菜端上來照例發了一通嘮騷:「以前我外婆做的獅子頭不是這樣的。」結果就在餐桌上,我們約定去上海,去嚐一嚐上海的上海菜館的紅燒獅子頭是何滋味。

外公是南京人,外婆是寧波人,在上海長大,而我少時跟外公外婆長大,因此可以說是半個江南人。依稀記得小時候,外婆每每會在街市看見上海青菜,就會跟我說:「今天做紅燒獅子頭好不好?」然後她才會去買肉,我記得肉是半肥瘦,而且不作興「免治」,而是回家自己動刀切,還會摻冬筍、香菇。在鍋裡面和上海青菜用油煎一下,然後慢火燉。



紅燒獅子頭是道有點兒冷酷童真的菜,肉丸代表了獅子頭,綠色的青菜則是牠們的長髮。可是在今天的香港上海菜館,獅子頭被褪化成簡單的肉丸,不僅個子小了,而且用的是最次等的免治豬肉,為求香口先放到油鍋炸透,再放進雪櫃,送到客人桌上時配些少黃芽白,也就是大白菜。當然這也說得通,放在桌上的不是一般的綠毛獅,而是金庸筆下的金毛獅王啊﹗但味道反正就是不一樣囉。

滿懷期望到了上海,本想找一家老字號菜館,不料一到市區便闖進雨中,在南京東路冒雨步行,雨居然完全沒有停的意思,只好躲進路邊一家大型商場,在頂樓的一家上海館晚飯。全身濕透之下,興致已經沒了一半。待到紅燒獅子頭端過來一看,唉呀,這獅子頭的賣相有點兒黑口黑面…… 不過,菜是上海青,肉丸子也回復了應有的大小,而且不是炸,是燉的。這下子我可以向同行好友證明,我的童年記憶沒有錯。當然,飯錢就由老友出了。



次日晚上,我在上海的朋友請客,問我來上海有何貴幹?我說來吃紅燒獅子頭。對方以為我開玩笑,瞪大眼問:「有什麼好吃的?」我說真的,專門來吃的。結果我們在浦東正大廣場的一家菜館,繼續靠吃獅子頭糊口。這家沒有紅燒的,而是清燉,裡面放了黃芽白,看來現在上海人也興吃金毛獅王。

第三天到了蘇州,晚上到太監弄的老字號餐館松鶴樓,在眾多菜色中仍舊勿忘初衷,直指獅子頭。此時一眾友人已經跟我吃了兩天獅子頭,再壯的漢子也開始吃不消,只能分享一個。松鶴樓也是只有清燉,但他的作法卻是最地道的,湯裡還執著的放了一條上海青,綠毛獅子又回來了。



吃到這裡,我還是覺得外婆的紅燒獅子頭最好。當然,我已開始意識到自己搭了飛機來這從未來過的地方,「吃」的其實是一場回憶,因此也就再沒必要找尋下去,因為沒有什麼美食能比得過回憶中的滋味。在前往蘇州的火車上,我右邊坐著一位老太婆,我承認,她令我想起久已去逝的外婆。




2017年4月5日 星期三

旅行:蘇州倒影

暮春三月,
江南草長。
最美的時節,
買了張高鐡票,
25分鐘車程,
在香港走完荃灣線,
在這裡是上海到蘇州。



出了火車站,
隨意走進桃花塢,
正面是一排尋常民居,
屋後面就是
近在眼前的小橋流水。






桃花塢不是遊人如鯽的景點,
但卻美得真實,
在裡面穿街過巷,
頭上挂著居民的衣物,
身旁是來來去去的本地人家。






這個季節,
江南雜花生樹,
群鶯亂飛。
姑蘇內外,
城牆邊,園林中,
開遍了桃花、梨花和櫻花。






在拙政園,
我拿起相機拍攝自己的倒影,
同遊友人笑稱:「你就喜歡拍倒影。」
我說是的,不是因為倒影美,
而是因為鏡花水月的襌。
無論是映著吳越的歷史,
還是個人的快樂時光,
一陣風來,這池春水
都會化為圈圈。



旅行:上海夜雨

打著印上「國際飯店」的雨傘,
擠在下班的人群中,
從南京東路信步往外灘走,
一頭闖進上海的夜雨。
我本有點不情願,
沒料到一踏上十里洋場,
迎來的卻是冷冷的雨。



沒走幾步又刮起了風,
這下國際飯店的傘也擋不住了,
眼看著全身就要濕透,
好在路邊商場就有一家星巴克,
顧不得那麼多,只好躲進去,
拿本雜誌,買杯咖啡。
可好了,我的上海之旅。



來上海是興之所致,
本來就是一次盲遊
可畢竟還是期望會
在這和暖的春日,
走進某家本地咖啡館。
不料最後卻是在雨中
走進了星巴克。







風雨稍停,出了星巴克,
走到和平飯店,
慢慢的習慣了腳下的冰冷,
旅途也開始升起一絲浪漫,
無來由想起唐人張若虛寫的
「何處春江無月明?」
只是雨滴代替了明月,
灑落現世的大上海。
還有,何處沒有星巴克?





可雨也讓霓虹燈下的
上海更難忘。
以至於雨停之後,
我覺得這個城市略嫌平白,
反而想那紛紛的雨滴,
再從天上灑下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