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30日 星期三

GX7的困惑

在數碼時代似乎沒有可以稱之為永恆的相機,似乎不能像機械時代那樣,幾十年如一日帶著一部相機就夠。自從使用m3/4系統之後,我已經用過GF2、GX1,最近換了GX7。大部份情況下,iPhone已經可以拍得很好,仍然帶著相機,更多的是想重溫往日透過觀景器,透視世界的體驗。



 放在酒店梳發上的GX7,20mm f1.7標準鏡,iphone拍攝



不幸的是,過去的觀景器是光學的,現在變成了電子式,始終缺乏那種crystal clear的直觀。我認為,像GX7、Olympus m3/4系列這類相機,無論如何致力打造成「復古」的外型,最多也只能說是對過去的一種模仿。當你透過觀景器取景時,它會用一個電子影像來替代棱鏡折射的光學世界。當你按下快門時,它甚至會模仿機械時代相機的鏡間快門,發出「咔擦」聲,讓你確認自己拍了一格「菲林」。套用班雅明的「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我們干脆可以把復古相機稱為「模仿機械時代的電子產品」吧?



                                                                                                        
                                GX7在犬子看守下萬無一失的放在桌子上,iphone拍攝


雖然看透了上述本質,但是沒有辦法,還是決定要擁有一部GX7,人嘛,畢竟不是那麼理性的。就為了它可以讓我把相機舉到眼睛的位置,像使用機械式相機般專注地按下快門,甚至可以把觀景器拉高至九十度角拍攝,讓我重溫一下往日用中片幅機或是Nikon F4的取景方式,我buy﹗因此我以慶祝生日為理由為自已買了這件禮物。一切都如我所願,除了以下三件令人困惑之事:

一、電池太不濟了吧?好像只能維持大半天的拍攝,如果只帶一塊電的話,會感到提心吊膽。

二、似乎沒有辦法消除自動對焦的「嗶嗶聲」(這種聲音太不專業了吧?)如果採用靜音模式的話,雖然可以成功關掉對焦聲,但連廠方精心假冒的快門聲音也滅掉了。如果偷拍還好了,可如果是拍熟人的話,感覺自己像是在演默劇,對方會露出困惑的表情:「你究竟拍了沒有?」

三、感覺GX1、GX7都沒有辦法應付夜景中的高光源,例如下面這張廣州北京路的夜景,明亮的街燈會在你的照片上留上數個UFO般的眩影。這好像不是鏡頭的問題,因為在GF2時代這個情況並不嚴重,會不會是感光板太敏感所致呢?




除了上述困惑之處外,GX7剩下的都是優點了,做到這一步也不容易啊,畢竟這個地球上是很難找到完美相機的,因此我會安心的使用下去。如果無法拍到令人滿意的照片的話,必定是我的問題大於相機的問題。


後記:在朋友的提醒下,第二個困惑已經解決了。恐怕年紀再大一點的話,連相機也不會用了。

2014年4月28日 星期一

旅記:廣州的懷舊之旅

對於我來說,
廣州是個既近又遠的城市。
說近,不僅是因為
車程只有兩小時,
更因為少年時曾在這裡
諗過一段時間中學。
說遠,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
都是以一個過客的心態
在此步過。

四十三歲生日,
重返這個城市,
展開一次短暫的懷舊之旅。
選擇的酒店,
就在昔日住過的居民區,
房間的窗外,
是霧靄中的舊日景象,
還記得,在對面的白雲賓館
第一次品嚐廣州的早茶。









這次我有一個生日願望
--- 沿著當年上學的路再走一次。
在廣州的那些日子,
因為不喜歡擠公車,
每天清晨都是從這個街口離家,
步行四十五分鐘到文德路上學。
以前這裡只有很簡單的住宅,
想不到三十年後,已經成了
外國人聚集的酒吧區。




結果,懷舊之旅還沒有起程,
已經在這家小咖啡館裡
消磨不少時間。




離開咖啡館,
穿過烈士陵園,
在夜色中步入中山路,
《七十二家房客》中的老廣州,
此刻就在你的身邊。






當年一個人在這條上學路上
孤單的走,只覺得路途很長,
可是現在,好像沒花多長時間,
就走到了文德路,
大慨那個時候畢竟還是年少吧?
曾經就讀的中學,就在街的對面。
不知何解,沒有走過去,
難道是心裡面仍想將少年往事
原封不動的留在原處嗎?



繼續往前走,就是北京路了。
放學的時候,常來這裡的書店。
可是現在,望著被拆得肢離破碎的街道,
已經不記得過去是什麼樣了。




第二天上午去了越秀公園,
在林蔭路上看見前面一個男子,
背著自製的簡易背囊,
腰間吊著一個收音機,
播著北韓電影名曲《金達萊》。
他跟著樂曲的節奏一邊走一邊唱,
在我眼中這是最經典的廣州男子,
溫文爾雅,雖然不豪華,
但卻享受生活。




下午去了西關,
坐在街邊,
嚐一碗竹升雲吞麵,
左手一瓷匙紅醋,
右手用筷子撈著雲吞,
又回到了當年與同學逃學,
玩飽之後在路邊食碗麵
的快樂日子。




因為咳嗽,在西關一家涼茶鋪
買了一樽感冒茶,
在的士上無意中看了一下,
發現居然寫著這家店
榮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是真的嗎?
感覺好像真的好了很多。



當然還去了沙面,
在殖民地風格的
星巴克咖啡館消磨數小時,
偷聽旁邊桌子的本地人,
正在討論什麼話題。
其中一名男子突然高聲總結說:
「這就是源於生活,高於生活。」
他大概是文藝界人士吧?
廣州真的很厲害,
無論是《金達萊》、涼茶、竹升麵還是文藝氣息。





在廣州還做了另外一件
近來很想做卻一直沒做到的事,
就是清晨在一家咖啡館,
享用美式咖啡和Croissant的簡單早餐。
不知何解,在香港卻無法完成這個
簡單的願望。




在返回香港去搭火車的路上,
看見了豪華版的廣州夜景,
不過,下次我仍會選擇在
舊城中信步而行,
而且我應該多點來。



2014年4月16日 星期三

Praktica + Carl Zeiss Jena DDR 50mm F1.4

今日忙裡偷閒,把封存在書櫃的Praktica BX20相機拿出來,重新擦拭一次。這部相機,和較早前介紹過的Nikon FM,同樣是初學攝影時,機緣巧合得到,沒有花錢買,卻留下珍貴的記憶。


























初學攝影時用的是Nikon相機,根本不知什麼是Praktica,什麼是蔡司鏡頭。那時候甚至還沒有互聯網,可以隨時查到此乃何方神聖。抱著好玩的心態,在旅行途中拍了一卷,立即愛上這枝鏡頭的影像色澤和細緻的反差。

雖然機身的可靠性和靈敏度均沒有辦法和日本相機比較,但卻帶給攝影者更樸實的感覺。後來看電影《布拉格之戀》,演到特麗莎為薩賓娜拍照的一幕,她用的就是一部Praktica。就是那種感覺,時間凝固下來,節奏不緊不慢,膠片是黑白的,然後你在黑房消磨一夜,好好享受一張細緻底片在盆中顯影的快樂。在這種時候你會讚嘆,這枝鏡頭具備的藝術氣質。







雖然不時拿出來擦拭,但已將近廿年沒用它拍過一張照片。相機的電路已經壞了,鏡頭自從我擁有它時,就有兩個霉點,好在一直也沒有擴散。那些當年曾令我驚嘆不己的照片,現在也不知藏在家中哪個角落。然而這畢竟是一枝默默陪伴我的東德蔡司50毫米F1.4光圈鏡頭,它總是能令我想起初學攝影時的種種快樂。

















有空的時候,我要去一趟相機舖,找一個接環,把這枝鏡頭裝到我的GX7機身上,雖然這樣它會變成100毫米鏡頭,不是我喜歡使用的焦段,而且相信成像質感也及不上菲林時代,但老朋友,應該再次跟我結伴外遊了。

2014年4月11日 星期五

雨後深山

今春一直有個願望,
想去看漫山的木棉花開,
然而不是因為下雨,
就是工作忙,
眼看著三月匆匆過去,
四月也快過了一半,
才終於等到一個不下雨的假日,
在陰沉的天色中
走進深山。

























這裡的木棉樹高大挺拔,
枝頭上仍然稀疏的開著紅花。
也許再下一場驟雨,
就會全數打落地面了。




雨後的林中開著各種野花,
雀鳥傳出清脆的啼叫。
再往山裹走,
還會經過一片片針葉林,
連犬子的心情似乎亦格外愉快,
用非常好奇的眼神
打量著林中的景色。



山路的另一端
可以遠遠看見我們的家。
從這個角度,
與Pierre Bonnard 筆下的
法國南部風光,
沒有什麼分別嘛。



同時也讓人聯想到
川端康成筆下的伊豆景色。
如果香港不那麼忙碌,
我們也許會有更多時間,
來培養與這個城市的感情。
而現在,我要下山回家,
淋一個熱水浴,睡一覺,
然後享受假日的晚餐。
。。。
明天不用上班就好了。